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台北地下水城

 台北地下水城

50305
謝秉耘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台北地下水城營隊,這個營隊用河神觀點介紹台北的水圳和部分河流,以及與水有關的事情。

大坪林圳

大坪林圳的河神穿黃色衣服,是男生,短頭髮,個性開朗、樂觀、講義氣,看起來玩世不恭但其實很重感情。

我們看到大坪林圳分支的地方在十四張,這裡有一小段水圳是全台灣很少見的土圳,是直接在土地上挖出來的,不是用水泥蓋的。在這裡我們也觀察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兩條水圳在這裡以十字的方式重疊,上面的用來灌溉;底下的用來排水,這樣子的方法稱為灌排分離,這樣做的話,髒的水就不會流到灌溉農田用的水圳裡汙染水質了。這個村落的外圍有一圈刺竹,用來防止外敵入侵。這裡還是大坪林五庄:就是「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裡,唯一留存下來的,其他的都被開發掉了!十四張」也預計要在明年被剷平,蓋新的大樓!

為什麼叫大坪林圳呢?因為當初郭錫瑠在蓋瑠公圳時,有一段區間蓋的經費不足,是大坪林五庄的墾首蕭妙興先生出資幫助郭錫瑠建造灌溉新店區域的水圳,所以才叫大坪林圳。

我們在十四張區域要完成的任務是把當地一片原生的森林裡的垃圾撿乾淨,這片森林不是很大,裡面有一些孟宗竹,垃圾也很多,到最後垃圾袋要放在地上拖才拿得動。



公館自來水園區

唧筒室

這是以前日治時代送水的中繼站,位於從水源地引水到住家的4個步驟:取水、導水、淨水、送水中的第2步驟。唧筒室裡有馬達,可以把水抽到山坡上的淨水場,以完成第3步驟。這裡有展示台北市的水管的變化,水管最早期的材質是鉛管,但因為會釋放有毒物質,導致「鉛中毒」,現在台北市已經沒有這種鉛管了。第二代水管是PVC管,也就是塑膠管,但塑膠管是一節一節接起來的,有的時候會漏水,所以就出現了第三代水管--不鏽鋼管,他和鉛管一樣,都是一條到底、沒有接縫的,但921大地震時,這種水管很多都禁不起地震的拉扯而斷掉了!!於是升級改良後的不鏽鋼管出現了,這種水管多加了一些像彈簧的裝置,可以在地震的時候稍微伸縮,讓水管不會立刻斷掉。

淨水廠

淨水廠需要預約才能進去,一次進去的人數不能超過30人,不然可能會破壞古蹟。裡面沒有安裝冷氣,但是超級涼,因為位在地下,而且地面上有草地和通氣管,可以讓風吹進去。淨水廠裡面有一個可以讓水流動的法寶,叫做導流牆,水撞到牆壁就會反彈,讓水順著水道走。水道的開頭有一個大水管,唧筒室送上來的水會從這裡流出來,水道邊有一些凸出來、口朝上的水管,叫做溢流口,如果水面的高度高過溢流口,就會從這邊流走,不會讓水淹到上面的維修走道。

[1]


淨水廠的水道共有兩個,一次只會用到一個水道,水道每2~3個月要清潔一次,要清潔時會讓唧筒室抽上來的水從另一個水道的出水口流出,原本的水道的水就通通排掉,維修人員從水道旁邊的梯子爬下來清潔水道裡的髒東西和灰塵,等對面的水道要清潔時,這個水道才會再次使用。

一度水

一度水就是一立方公尺的水,一立方公尺水大約等於1000公升水,大約等於1667600C.C.的寶特瓶、2000500C.C.的寶特瓶。

瑠公圳

瑠公圳的河神穿咖啡色的衣服,也是個男生,做事積極可靠、步調快速,聰明勤勞不多話,但最近神秘了起來。

瑠公圳是由郭錫瑠在西元1739年開始建造,過程中,他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一個是圳道沒辦法通過景美溪,把水送到對岸的台北市區,他使用的第一個方法是用一個ㄩ字型的木梘,就是三片木板組合起來、裡面塗上防漏水物質(可能是桐油)的水道,把這個水道架在水面上,讓水通過,但是由於木梘的底太寬,所以就有很多民眾把它當成橋來走,所以這座木水道沒多久就壞掉了!!

郭錫瑠採用的第二個辦法是做暗渠,他從民間買來很多大甕,把每個大甕的底部都切掉,再把大甕全部連接起來,做成一條水管,埋在景美溪溪底的泥土裡,變成暗渠,利用倒虹吸的原理,把水送到景美溪對岸,但暗渠在一場颱風中損壞,郭錫瑠就因為無法修復水圳,憂鬱而死,他的兒子郭元芬採用的方法和郭錫瑠第一次使用的方法一樣,做一個木梘水道,從水面上過河,但他改良了木梘,把木梘的底部變成尖的,木梘的形狀改為V,讓民眾沒辦法走,水道橋終於沒有再壞掉了!!

我們實際走過的瑠公圳,是從取水口開始的一小段,這個水道上面有很多廢水、垃圾等等,沒想到這還不是真正的瑠公圳水道,這只是在瑠公圳頂上另外加蓋的水道,光這樣就很髒了,更何況是沒有露臉的瑠公圳,他骯髒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蓋新水道的工人特別在水道上留8個小孔,讓真的留公圳稍微現身,我們看到那些水孔蓋一直冒黑水,超級髒!





藏巖

寶藏巖在日據時代是彈藥庫,國民政府來台後變成眷村,但其實很多房屋都是違建,很多屋子幾乎都蓋到旁邊新店溪的河邊,不過由於寶藏巖很容易淹水,於是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搬走了,沒有人住的空房子,因為都是違章建築,所以很多都被拆除,現在在寶藏巖靠近新店溪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遺跡。我們在寶藏巖找到一個雨撲滿,這個東西可以回收雨水,再把雨水拿來澆花、沖馬桶、洗手……等,這樣就可以節省用水。

我們在寶藏巖的任務是自製一個淨水器,材料只有五個:抹布、竹炭、棉花、小石頭和一個用來當淨水器外殼的寶特瓶,我們這組擺放的順序由上到下分別是抹布→小石頭→竹炭→棉花→抹布,在四組裡面效果最好。

大稻埕

以前,大稻埕附近房子的地基都比較高,是因為在淡水河的水淹上來時,地基高一點的話,水就比較不會淹進家門裡面。
以前的堤防和現在的堤防差很多,以前的堤防大約只有200公分高,人們很容易就可以翻越堤防;現在的堤防大約是一層樓的高度也就是300公分多。

以前,淡水河上有很多垃圾,後來有些團體去打撈,可以撈起來的當然就拿去燒或回收,那不能撈起來的呢?就蓋一條自行車道把它蓋住吧!

大稻埕的房子有一些的牆壁上面有一根根像竹子的東西,其實那是以前的水管,屋頂上的水會通過這些水管流到地面上的排水溝。



透水鋪面

我們在營隊自製了透水鋪面,透水鋪面的用處是讓下雨天時,水可以漏到地下,等天氣熱時,水再變成水蒸氣飄出來。

霧裡薛圳


霧裡薛圳在日據時代因為要方便管理而併入瑠公圳,現在有一小段被人整理得很乾淨,也有一段像瑠公圳一樣,裡面有臭味和很多垃圾,例如玉米和磁磚及碗盤。




參加這次活動,我發現很多水圳和河流都被汙染了,希望大家不要再汙染水源了,有一些水圳是無法重建的!





[1] 圖片來源: FB 城市小偵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37134677489911/

故宮 鎮院三寶

  萬壑松風圖、 谿山行旅圖、 早春圖是世界上 三幅北宋最好的掛軸畫,繪製年代約為1000年前 故宮把三幅畫放在一起是要讓大家做比較 隔著一段距離看,會發現早春圖的山最柔軟,萬壑松風圖的山最硬,谿山行旅圖的山最高大。這三幅畫都是用北宋時期巨碑式的畫法,就是將主山放置於作品的中間,...